【社區大學成立背景】

    在過去資源匱乏的年代,只有少數人能上大學,許多有心唸書向上的朋友,被拒門外。然而知識的學習,不應被侷限在傳統大學的象牙塔裡,知識的學習必須平民化,大學的學習之門應永遠敞開。

    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夕,台灣仍處在一個價值混亂社會失序的狀態。如何落實成人的終身學習,顯為當務之急。民間推動社區大學的籌設﹐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醞釀成形。

    設立平民化社區大學的構想,源自於1994年台大數學系黃武雄教授的倡議﹐(請參見附件「我們要辦怎麼樣的社區大學﹖」);1998年年初,民間關心教育改革的人士組成「社區大學籌備委員會」,著手在全國各地推動社區大學的設立。這段期間﹐人本教育基金會在行政工作上的付出與奉獻﹐功不可沒。社區大學的構想﹐一經公開宣揚﹐立即引發來自輿論和民間廣大的迴響﹐並獲得各地方政府的認同。1998928日全國第一所屬於平民大眾的社區大學(文山社大)﹐在台北前市長陳水扁的大力支持下誕生了。馬英九市長接任亦立即宣佈於近期內增設至四所。而蔡仁堅主政的新竹市也於今(1999)年二月開辦青草湖社區大學。今年九月即將開辦的則有:台中縣長廖永來所支持的大里市公民大學、台北市北區社區大學﹐以及台北縣的五所社區大學。

    台北縣社區大學在蘇貞昌縣長的大力支持下﹐於去年十二月成立五所社區大學聯合籌備會﹐今年一月十六、十七日舉辦兩天一夜的「社區大學1999伸仗橋冬令營」﹐發起成員密集討論社區大學的發展方向﹐隨即開始規畫課程與徵選師資。期間舉辦五次大型的課程研討會﹐及多次密集的小型研討會。五月﹐四百多門課程已大致規畫完成。五月十五日在永和開始舉辦首次課程說明會﹐並開放預約報名﹐五月二十二日在板橋舉辦五所社區大學聯合說明會﹐吸引三千民眾參加﹐八百人現場預約報名。當日豔陽高照﹐會場中庭﹐海報旗幟色彩繽紛﹐人潮來往﹐熱鬧歡暢﹐恍似一場喜筵。

    社區大學運動正在各地開展,融入民間,並逐日蔚為風潮。但內在與外在的波折也接二連三。社區大學開辦之後,課程須進一步深化、教學須不斷提昇;社區大學如何在互動中成長﹖無數的新經驗亟待開發﹔社區大學如何得到社會普遍肯定﹐並取得它應有的法制地位?這是一連串的課題。回首過往﹐我們還有漫漫長路。

 
 

 【社區大學的入學與修業】

    社區大學的入學資格,沒有任何門檻限制,也沒有入學考試,只要來報名選課,您就是社區大學的一員。社區大學是屬於大家的,不論您的學歷背景,只要您有學習成長再進修的意願,歡迎來到社區大學。

    社區大學沒有高聳巍峨的校門,也沒有僵化的規定與限制,是一個平易近人而又人性化的學習場所;社區大學有各種彈性而多元的設計,尤其重視個人的學習與成長﹐強調個別差異、個別興趣。另外﹐社區大學又沒有修業年限的限制,可以活到老、學到老﹐是成人學習的最佳選擇。社區大學不分科系,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與時間,決定每學期修讀的課程與學分數;您可以只修讀一兩門課、或修讀一系列的相關課程,也可以長期而有計畫的修讀學位。修讀通過128個學分者(含學術課程48學分、社團課程40學分、生活課程40學分。128學分為教育部規定一般大學學士學位的最低學分數。)﹐由縣市政府發給學分証明及畢業證書。未來,我們也將積極推動中央法令的修正,期望社區大學畢業證書能取得如同一般大學畢業證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