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認識水資源

課程分類:

健康與環境學程

【綠色思潮.學術課程】

學 分 數:

1學分(共計18小時)

授課講師:

詹明勇

 

 

講師資歷:

義守大學土木系主任/副教授、環保聯盟通俗講座

上課時間:

週三19002130

上課地點:

旗美高中

學分費用:

800

 

 

授課方式:

講解授課與討論

 

授 課 理 念

 

大禹治水所以治天下,孔聖觀水所以知天下。自古至今所有的政治人物與政治策略都離不開水的管理和水的經營。台灣地區共有24條主要河川,上百條的其他等級的河川,早期的河川孕育出農村的富麗景象,晚近因工業的發達、人口密集與過度開發造成河川與水資源的不足與惡化現象。針對這樣的情境,我們需要用心的再細心省讀台灣水資源的內涵,從根本的自然現象到社會的演進建構,好好的討論一番。本課程的目的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希望透過研討與閱讀普遍認知我們生活週遭的「水環境」。讓我們對「水環境」有更高的敏感度。授課過程分為講解與研討。講解的部份就是知識的引進與導論,研討則由學員自由發揮參予討論,希望激發出不同的知識火花。如果可以,我們還安排高屏溪巡禮,挑兩到三個地方,走訪我們生活的水域。選課要求:沒有限制,只要帶著學習和分享的心就可以參加了。

 

這 是 我 們 班 的 進 度

 

次數

主 題 與 內 容

次數

主 題 與 內 容

1

台灣的水環境(2.5hr)

本單元為開場白,主要論述台灣河川的特質與屬性,透過基本的敘述讓學員知道河川的基本元素與台灣河川、氣象的現象。

另外,我也會在第一次上課的場合花一些時間和學員彼此認識與檢討課程的進行方式。

5

臺灣的生態與水資源(2.5hr)

生物多樣性、生態工程、生態工法、生態池、生態管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詞普遍的在我們週遭圍繞,什麼才是「生態的水資源」是值得討論的議題,因為涉及人與自然間共享資源的論辯,非常有趣。水庫要不要蓋?山坡地要不要開發?「魚道」真得有道理?平地水庫可以解決水資源?從生態變成倫理與哲理的辯論就會清楚的繪出我們質疑的輪廓。這單元的要角是大家一起上台。

2

臺灣的水資源規劃(2.5hr)翻開地圖或是轉動地球儀,讀一下同一緯度的國家,就可以發現我們同處於「缺水緯度」的國家之中。北非、沙烏地、印度墨西哥等區域或國家均呈缺水的現象,其中有可能是降雨少,也有可能是人口多。台灣的水資源情境如何,我們一起來解讀!

6

臺灣的文化與水資源(2.5hr)逐水而居ㄧ直是教科書上的名詞,有沒有真正的事例可以印證在我們的「水環境」是值得探究的話題!首先由幾首詩詞來引發水資源與文化間的關係,接著我們想要回顧一下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與水資源間的互動情形,用水量、水污然等都是可以提出來討論的話題。

3

臺灣的電力與水資源(2.5hr)

日月潭是小時候畢業旅行的首選,大家都知道湖光山色的美妙,其實日月潭水庫更重要的是台灣早期的電力供應第一電廠。水利發電曾經在台灣風光過,隨著火力、核能的出現,水力電廠退居二線,但它的紓困救急能力沒有消失。這個單元讓大家來回顧乾淨的水力能源。

7

高屏溪巡禮3hr)。

這個主題需要集思廣益,從高屏大橋、舊鐵橋、無水寮抽水站、攔河堰、高屏濕地、山地門水源頭都可以考慮。希望用一早上的時間,現場巡禮分享心情。

4

臺灣的農業與水資源(2.5hr)

農業是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經濟命脈,可是在微米與奈米加上WTO的衝擊之下,農業變得尷尬和窮困,如果讀到農業占有七成以上的用水權利,可能諸多的科技和服務業要重新評估農業的貢獻。這個單元要和學員討論農業水資源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