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經驗的分享與期許 ——側記旗山社區大學94年度春季班講師工作坊活動—— ●文/謝宜文(旗美社大94春季班客家八音演奏與探索班講師) |
去年,正揚來電要請我接社大客家八音班,我知道旗美社大的客家八音班,在林作長老師三年多的帶領下,聲名遠播,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不敢、也沒能力接,林老師也一再的希望我來接,正揚也抬出鐵民老師來將我,說:若我不接八音班,也要開一門課,真是的,想想,也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美濃客家八音國寶級的人物,鍾雲輝、鍾彩祥他們抓出來,請他們當技術指導,我只做穿針引線、規劃設計就好。因為自己對客家八音是懂但不會,雖然接觸、研究南部客家八音有好幾年,也經常去看美濃的各項祭典,對客家八音是有一些的認識與了解,但演奏技術上自認還是不能上場,雖然有鍾雲輝客家八音團作後盾,還是不敢完全承接下來,只答應接一年看看。 電視上有個廣告:「我是有理想、有目標年輕人」。剛開始要接客家八音班,自己規劃了好多,也準備了很多想提供給學員們,讓大家真正了解南部客家八音是什麼,以及八音的運用。在教學上,起初也規劃希望客家八音的各個樂器都有人學,讓客家八音班,真正是個客家八音班。所以除了胡琴以外也遊說幾個人學嗩吶、學打擊樂器。可是客家八音的吹管、拉弦、打擊樂器,在初學時,是必須要分開學習,很難在一起練習,尤其是嗩吶,一吹起來,其他的樂器就不用練了,一般報名客家八音班,學胡琴的人是佔絕多數,所以雖然有學員被我遊說後想學嗩吶、學打擊樂器。但到最後都會被排斥,自己也不好意思,而全部改練胡琴。因此,一季下來,自己心理一直都存著愧疚的心,為了順應學員的需求,學員的程度,一直都在調整教學方向,教學內容,當初的「理想、目標」早就不知跑到哪去了。在我心理還是覺得滿愧疚的。 當時只答應接手一年,所以在我心裡,一直無法把社大放入心理,沒有歸屬感,雖然有心在八音班,但對社大的各項行政工作、計畫,也就沒放很大的心在那,當然,今年自己在研究所進修,時間都安排的比較緊也有關,但在我心理還是覺得不好意思。 五月十五日旗美社大在美濃東門國小,辦理講師工作坊,因為之前所答應、承諾接客家八音的理想、目標都無達到預期中的規劃,心想我可能是最糟糕的講師,不太敢參加,可是又想去看看,當敏君告訴我這個訊息時,我答應會參加,也把時間安排出來,當天就抱著愧疚與學習的心,一早第一個就到會場,感謝阿蘭妹,他在「講師在社大的過去、現在、未來」,讓我知道,把「理想、目標」一再的修正的並不只有我一人,也讓我了解,社大的課,並不像我在學校中必須要按進度、按規定的課程計畫、課程目標去執行。社大的課是個開放的課程,不但課程計畫、課程內容開放,甚至上課也是開放的,可以調整,不像在學校,是我們要給學生什麼,在社大是學生要什麼,好像我一直調整適合學生脫離原先的計畫,也並沒有錯,感謝阿蘭妹讓我一年來這份愧疚的心紓解開來。 真的滿欽佩那麼多全心投入社大的年輕小夥子們,不但辛苦,其全心投入的用心精神更讓我敬佩。十五日的工作坊,讓我覺得滿感動的是有那麼多的人對社大的投入,在我的感覺中,她們對社大已經不是講師的身分,而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