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來一場「味覺革命」?              

文/柯惠雯

           

      「金黃色的洋蔥、捲葉菊苣和紫蘆筍映入眼簾」當你看到這句話所聯想到的視覺享受為何?又如果能親自嚐鮮,哇!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接過「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這本書,這幾個字帶著鮮明的色彩跳進了視線中,吸引了我,最近歐美禽流感、越南口蹄疫、北歐養殖鮭魚帶有致癌物質這些新聞,搞的人心惶惶,我也是每天對著青菜發愁,唉!到底應該怎麼吃?吃什麼比較好啊?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其實一直在惡化,想想或許哪天,當地球上的人類已經不能再靠原本的飲食方式過日子,那麼,恐怕真是要來場「味覺革命」了。

        這本書的第二章「味覺革命」即是舉美國舊金山柏克萊地區,以帕尼斯家餐廳為起點進行的一項飲食挑戰,餐廳主人艾麗斯,不但使用天然食材創造出許多好吃又健康的料理,更認為食物可以深入人心,喚起原始的知覺,喚起純淨的心靈。一直以來,存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健康的食品常和難以下嚥畫上等號,如果健康可以等同於美味那該有多好,所以餐廳經營者艾麗斯大量引進新鮮的食材,研究新的烹調方法,為了能更就近取得天然新鮮的蔬菜,於是他更推廣「食用校園」,讓種植蔬菜這些工作進入校園並和學生的教育結合。

        事實證明,「食用校園」的構想除了就近生產新鮮蔬果,也讓原本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們午餐有了改變,另外在工作中,孩子們藉由栽培、鋤草到收成,甚至會做料理,將食物盛入陶土盤再一同享用的過程,找到了自我,也有了新的話題及自然投注的力量,這項活動事實上更充滿了教育意義。

        而當菜園進入了監獄,又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光景呢?舊金山灣對岸在監獄中工作的凱薩琳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曾經二十來歲的她是一個病榻上垂死掙扎的腎臟病患者,因為老師送的「憤怒的葡萄」一書,其中所透露的訊息引發了她的關注:「如果人和土地建立起了良好關係,就能夠擁有希望」,在監獄工作的她開始埋首園藝,不僅如此,她也讓受刑人一同來參與幹活,出乎意料之外,菜園工作對受刑人起了很大的發酵作用,研究顯示曾經從事園藝工作的犯人再次入獄的比例還不到從未從事園藝工作的犯人的一半,這讓我想起曾經在康健雜誌上,報導美國有多所大學及醫院更成立「園藝治療課程」,不僅醫治人身,更醫治人心。人們藉由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從而體驗尋找對生命的新希望,它非但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心靈寄託。和「食用校園」的構想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此地在園藝工作中表現不錯的受刑人,刑期服滿之後還能在此尋得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誠如凱薩琳所言:「每個人都需要感覺自己是有用的」。當她們把大量的蔬果分送給當地社區民眾,也同時感覺到了自己存在的必要「人一定要奉獻,才能夠繼續活下去。」這是書中呈現的另一句話,我非常感佩,許多人為了私利,汲汲營營,斤斤計較,到頭還是不能讓自己得到快樂,而文中的這群人,由於分享食物而化解了人與人之間的僵局,誰說食物不是傳遞真情的最佳媒介呢!

    誠如書中所言,全球性的糧食不足其實有大半因素來自於將大量的穀物用來餵食牲畜,為了挽救糧食危機,而且人類又能吃的健康的情形之下,我想,選擇以天然蔬果來取代肉食的想法將會在日後不斷的被激起漣漪,讀過了這篇文章,也同時激發我進一步去思考食物與地球,食物與人之間多麼密切而微妙的關係,為了人類與地球永續的生命,人們是更應該支持有機作物的生產與食用,相信這一場「味覺革命」已屬必然,而它的成功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