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貼近農村的工作坊

旗山社大「教師另類工作坊」學習心得

文/李東霖(茂林鄉多納國小教師)

    剛看到旗山社大「教師另類工作坊」的研習公文時,對於其上課內容,著實感到好奇,因為自己也算是蠻積極參加研習的人,不過印象中,倒是未曾看過類似的課程,甚至有些名詞還是第一次碰到,也難怪其研習名稱會主動標明是「另類」工作坊,基於一份好奇,就這樣報了名,實際走這一遭後,發現還真是另類,收穫自是不虛此行。

    第一天早上,好不容易在濛濛細雨中找到研習地點時,看著四周的水塘、綠樹及後方不遠處的月光山,那份清幽的寧靜令人眼晴為之一亮,這是自己第一次在如此自然的環境中參加研習,這份濃濃的農村氣息真是深得我心,也為兩天的研習開啟了一份好心情。

    由於參加的人數並不是很多,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學員一開始便展開了一段認識彼此的有趣之旅,透過圖畫式的自我介紹,學員間那份陌生、拘謹的感覺很快的得到舒解。接著,最早進行的課程就像一道大餐前的開胃小菜,惠雯老師對於<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的導讀,不僅分享了其自身的飲食經驗,也挑起了大家的話頭,學員間輕鬆地討論自己的野菜種植經驗,也提供了相當多農藥使用的問題,尤其是顯榮老師有關高麗菜的實驗式種植經驗,真是令人覺得好玩及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對於野菜種植在學校中的教學應用,有些學員也提出了自己的實務經驗,有助釐清實作時可能碰到的問題。

    呼應第一場有關校園菜園實作及食材採購的主題,第二場的主題則是探討世俗對於農人角色的刻板印象,盧老師以自己身為典型的都市人,卻曾主持農業局的特殊經驗做為開場白,透過都市與鄉下之間一連串刻板的相對名詞,詼諧地提出一些令人值得觀切的問題,希望透過教育,能建立家長及學生對於農人角色的正確認知。同時,主講者也進一步說明,身為一位農作者在現實中所須面對的產收與經濟問題。

    第一天下午的課程,依舊緊扣早上的農村生活課程,經由三位不同領域專家的經驗分享,提出在地農村文化及生態教育可供發展的方向。鐵民老師藉由音樂及個人的朗誦,娓娓道出台灣文學的美,不論是客語或閩南語,從鐵民老師介紹的詩句與散文中,讓從制式化中國古文、聖賢語錄教育中長大的我,真心感受到父母在生存打拚過程中所留下的汗水,真希望將來的孩子仍舊能從這些溫潤、含蓄的詩文中,感受到台灣先民那份敦實撲拙的庶民精神。聽完鐵民老師有關台灣文學的美之後,邱校長則以其實際的策畫經驗,說明老師如何帶孩子從事鄉土文化的研究,同時可以將這些豐富的經驗製成網頁,既留下珍貴的文化記錄,也提供社區生動的鄉土教材,有助讓社區人士、學生了解自已故鄉的特色,進而建立大家為這片土地共同努力的信念。除了文化及文學等精神層面的傳承之外,當然也須要好山好水環境的維持才能確保社區的存在,後續莊老師有關青蛙保育的實戰經驗,便道出了其維護自然環境的情懷,透過莊老師實際帶領學生與家長從事青蛙復育的經驗分享,讓學員了解到,只要簡單的付出,就可以帶給家長與孩子實際與自然接觸及成功的復育經驗,進而在孩子及家長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體驗,因此建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為。

    經歷了第一天有關生態、文化的教學啟示洗禮,第二天的課程則進入了個體自我本身想法、意念及生存故事的探索。在第一場有關<日本生活作文運動>的導讀中,鴻松老師介紹了生活作文的意義,生活作文的教學重點不在修辭的應用、詞句的美化,而是能鼓勵學生真實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感受與想法,生活作文的價值在於其能成為學生面對自己生活的一項管道,而當學生在作文中表達其所面對的困惑時,老師應能針對這些想法作出適當的回應,這才是一篇生活作文的句點。延續生活作文的精神,第二場的敘事研究則更深刻的探討個體本身的故事,在廉兮老師的經驗分享中,我們了解到一個小女孩的生存故事如何感動了原本毫無交集的同學,反省自己的教學,我們是否曾給孩子機會去說出自己或家族的故事,是否在強調多元的今天,真的讓孩子感受到文化的多元及生存的多元?另外,成虹飛老師的自我敘事也是令人印象深刻,一般人何曾做過這種自我清楚的剖白,定下心來想想,我們是否已把太多的想法、情緒隱藏了起來,只因不敢或不想去面對它,但是一再的忽略,我們已越來越不了解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該如何走下一步。

    當早上的課程尚在腦中反芻,自已還在努力想釐清自己的未來走向時,在下午的課程中,我已看到一群為自己的抉擇正在奮鬥的女人,一群遠嫁來台灣的外籍配偶。雖然街上早已充斥著介紹外籍配偶的廣告,電視上也不時出現相關的新聞,也知道未來的學生,八個之中有一個將會是出之外籍配偶家庭,但是自己卻未曾親身聽過他們的甘苦,在下午的座談中,透過何青蓉老師與數位一線外藉新娘識字教師的心得分享,我感佩這群默默付出的教師,也敬佩這群遠嫁他鄉女子的勇氣與辛苦,在當今媒體偏頗的的報導中,大多數的人可曾感受到她們的心聲與無奈,當社會、甚至其婆家尚未真誠的接納她們,無視其融入這個社會的困難時,身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在未來的教學中幫助其下一代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呢?如何讓這些新台灣之子了解其母親追求自我的勇氣呢?我想,我們也都該好好努努吧!

    從兩天的課程來看,社大的課程安排著實相當用心,議題皆非常貼近當今農村社會所面對的環境與文化問題,隨著課程的進行及意見的交流,不時提供自己一些可行的作法及思考的空間,除了課程的收穫外,從與學員及工作人員的交談中,自已也感受到一群美濃年輕人的愛鄉熱情,回顧這兩天的精神饗宴,內心除了感恩之外,也真心祝福你們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