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味蕾之南洋文化饗宴

/廖雅倩(94年春季班南洋媽媽廚房班學員)

如往年一樣,我翻開社大課程表,瀏覽一番之下,映入眼簾的一項課程,令我耳目一新-「南洋媽媽廚房」,初為人婦的我,正想為自己的廚藝多下點工夫,於是,我欣然的報名了。南洋媽媽?「顧名思義是一群媽媽,年紀應該半百了吧!」,我想。

沒想到,第一節課時,自我介紹的老師們,都還頗年輕,正值而立和不惑之年,介紹完後,老師們問我們有沒有其他問題時,我們最好奇的卻都是:「是怎麼的因緣際會來台灣的?幾年前來的?….」彷彿對這樣離鄉背井的故事感到好奇….. 在老師們滔滔不絕的敘述中,我腦中徐徐地湧現了某些思鄉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她們是否都曾遙望著和故鄉同一輪明月,而偷偷落淚呢?念頭及此,不禁對她們寄予一份憐惜,一抬頭,卻發現她們每個人都笑臉盈盈而勇敢的!

這裡的老師真是個個身懷絕技,除此之外,她們還有一份認真而貼心的態度,總是在我們上課之前,就把許多琳瑯滿目、五顏六色的食材,該洗、該切的前置作業完成了。在做菜前,老師們會教我們一些她家鄉的日常用語,還有聊聊她們異國的文化,令人感受到,這世界不就是因為相異和多元而充滿有趣、多采多姿嗎?這一番「文化饗宴」之後,擺設在眼前的食材,在老師的一一介紹下,有些「舶來品」也漸漸熟悉了:南薑、黃薑、魚露。接下來就是大顯身手的時候,老師也會適時的釋放機會,讓大家實地操作,一起動員。廚房漸漸籠罩在油菜香裡,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看起來猶如一個大家庭一樣,好不溫馨!目前我們已經做過泰式海鮮涼拌冬粉、糖霜地瓜炒花生、印尼炸蛋、印式香茄、印式鮮蝦、香茅青椒炒牛肉(柬埔寨)、越南炸春捲等,每一次上課時所發的資料,上面所附的彩色照片,早已令我食指大動、垂涎三尺了,更遑論一道菜上桌時,那種微酸、微辣的味道,一絲一點地撩撥著我的口舌、勾人食慾!從今以後,我應該不用常到高雄市,花大錢去吃一頓泰上爺或南洋美食吧!因為這裡所學的菜色,可以媲美南洋餐廳了。然而廚藝的箇中奧妙,可以平凡如「家常菜」,亦可精進如「食神」,甚或有如「大長今」般,已到爐火純青的境地了,所以:「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也是得多多學習的。

    雖然這些老師是遠渡來台,但「海內存知己,誰為行路人?」看老師們講得是一口溜的客家話,和我們又有什麼不同?且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真是由衷佩服她們。除了學習廚藝之外,她們某些精神也鼓舞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