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屏東縣客家社區人情文物心得--記屏東客家社區文化之旅       

●文/張滿村(農村解說員班學員)

    

   六月一日七時許,懷著興奮的心情與其他二十位旗美社區大學的學員們,在工作人員的率領下,前往屏東縣客家社區展開為期一天的參訪活動。大約一小時的車程,首先到達第一站-竹田火車站,經過當地導覽員宋先生的詳細介紹,使我們了解這座老火車,係建築於西元一九三九年(民國二十八年),為一座仿洋風之木架構驛站,屋頂為「四落水式」,覆蓋著日本式水泥瓦,古樸優雅,簡潔有序,非常能反映時代與地方的特色,為竹田鄉重要的地標,鐵路局原本預定拆除重建,經地方人士極力爭取之下,文物古蹟得以保存。同時善用內政部「城鄉新風貌」補助經費加以整修的結果,使整個車站園區煥然一新,並且命名為「竹田驛站」。

   第二站參訪竹田地區的福德正神--「土地伯公」。此地土地伯公係六角亭式建築,據說代表著「天、地、東、西、南、北」或「上、下、前、後、左、右」等六合意義,因竹田村屬於六堆中的中堆,所以六角亭也是象徵著六堆地區的大團結。看完土地伯公之後,接著又參訪糶糴村達達港舊址,在水閘門旁人座建於清末時期的「敬字亭」,雖然年代已久,但由於保存良好,風華依舊,不禁讓人憶起古聖先哲「耕讀傳家」敬字惜紙的優良傳統。緊接著參訪頭崙、二崙、美崙等村之老街,從目前遺留的古樸老街建築,依稀可窺知當年的繁榮景象。巴洛克式洋樓、傳統伙房、古式柑仔店(雜貨店)、紅瓦厝、金香鋪、布行、百貨行等老店家,門面建築蘊藏著濃郁的鄉土味,由於天候不佳,竹田地區許多具參觀價值之處所,如忠義祠、客家文物館、陳屋穎川堂、覺善堂等,無法一一參訪,使人覺得惋惜。

   中午用膳過後,隨即驅車到達參訪的最後一站---車城鄉保力社區,經過該社區巡守隊機車的引導下,到達保力村社區活動中心,一時鞭炮齊鳴,全體社區幹部在理事長帶領下,均列隊歡迎我們的到訪,猶如地方上舉行盛大活動般熱忱,讓每位參訪之團員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座談會後即前往社區內各文物古蹟參訪,尤其該社區所設的文物館,內容豐富、琳瑯滿目,使我們此行有非常豐盛的收穫,唯一感到遺憾之處乃是,該社區原本是道地的客家子弟,但是由於時空與閩南語同化之結果,全村幾乎沒人能說客家話,所以如何找回客家原來的文化精髓(客家母語),則有待地方人士及耆老共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