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社區營造與產業觀摩記

◎文/王萬泉(「數位相機拍拍走」班代,旗美社大93年秋季班班聯會副召集人)

一行二十多人.,由旗美社區大學教師、學員、工作人員組成的屏東社區營造與產業觀摩團,十月三十一日按計畫準時到達參訪的第一站,「屏東縣文化產業交流中心高樹元氣館」。館內佈置高雅不俗、城鄉共容,古今兼具,文俗並存。展示內容:有經過研製、提高附加價值的地方特產如:龍眼醋、老薑醋、檸檬醋等,及醉貴妃、梅醉相思、玫瑰花等水果酒。以及天然花粉、天然花蜜、香椿棘木養生茶、養生草包等等農產加工品,手工藝品等展出,琳瑯滿目。魅力四射主題館展出屏東風采之外,更有社區大學,學生作品,美不勝收。高樹元氣館隔鄰瑞元廳正好有屏東工藝展,主題為【大武山、屏東人、生活風】,有石雕、木雕展覽更豐富了高樹之旅。

    第二站來到口社社區總體營造參訪,口社舊名莎卡蘭,是排灣族的原住民部落。位於莎卡蘭溪旁,是口社族人的生命之源。自古以山林及溪流的資源生養族群,被利用又永續不絕。民國90年發生毒魚事件,溪流生態被破壞,

依照生物生息週期,建立取用倫理,讓資源既村民發起護溪運動,走一趟莎卡蘭聽聽社區解說員分享封溪、護魚賞玩莎卡蘭,學習莎卡蘭人文,生態及社區營造經驗,也能獲得遠離塵囂的心曠神怡,歡喜滿滿。  第三站到達大武山農村生態文化建功社區

享用社區為我們準備有機午餐,建功人工濕地社區佔地24甲的保安林地,以前是無人管理的村莊垃圾場及治安死角,1999年經村長提議並發動村民整理環境,還原森林及湧泉湖的特色,之後短短四、五年完成生態湖及螢火蟲棲息地復育工作,完成人工溼地興建計劃,提供人們生態教育場所。除了可以欣賞及觀察生態美景之外,社區志工為了社區產發展,也在園區種植許多香草值物,製作成香茅草枕頭,為了增加美觀,特別加上植物染布,成為地方特產,值得學習。

第四站和興村樹屋咖啡店,也是化腐朽為神奇。

第五站是參觀屏東社區大學與新興社區發展協會,利用地區荒廢的池塘牛井掘,朝向生態休憩利用,再造水塘生機,配合社區整體營造及地方環境綠美化發展風潮,結合地方士紳、文人、廟宇及各界力量,呈現創意,活化地方環境資源,成為生態觀光景點,帶動的方發展,非常成功的典範。

    首先謝謝旗美社大安排、提供這麼好的行程,此行不但身心受益匪淺,更得到一些啟示:我看到台灣的希望,社區大學的功能無可限量。至少可以創造地方產業附加價值,促進社區團結並帶動觀光產業創造農村就業市場。

1、社區大學是個新開發的園地。提供給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士,發揮所長,耕耘的好福田。

2、社區大學也是提供學習、自我成長,沒有限制的好地方。

3、社區大學是個可以廣結善緣的好場所,成為社區凝聚力量的中心。

4、個人力量有限,結合力眾志成城。

5、此行感受、體會到「台灣錢淹腳目」的道理,只要用心,處處都是賺錢地方;只要努力,何處不能垃圾變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