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專訪:溪洲志工媽媽謝月賓

~定居溪洲 經營溪洲~

整理/陳惠文(社大課務專員)

 

『對不起!我又遲到了』這是月賓每次上課的開場白。每天早上起床,準備早餐、督促孩子梳洗、吃早餐。之後,開車載小孩一同上學去;她不是學校老師也不是職員,她是旗山鎮溪洲國小志工媽媽隊隊長。認真、負責的她每天就像學校的教職員一樣,和孩子一起到學校;幫忙導護、維護小朋友的交通安全,學校辦活動時協助老師照顧小朋友、帶遊戲、帶啦啦隊…;或是幫沒有帶到勞作、作文、書法…的小朋友充當社區宅急便,及時幫社區的媽媽將孩子遺忘在家裡的作業、材料,送到學校去。她是學校的好幫手也是許多小朋友的另一個好媽媽。月賓笑著說:『老天爺蠻眷顧我的,因為我只有經歷一次生產的痛苦,可是身邊卻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在母親節時和我一起切蛋糕。』

『我是個都市中長大的孩子,除了郊遊、旅行到過農村之外,從來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驗。剛從高雄都會區嫁到溪洲,這個家家戶戶種香蕉、晚上一過八點路上就看不到人影的地方,讓我根本也不想留在這裡生活。新婚生活就在每天往返高雄、溪洲中度過;直到孩子出生上幼稚園才猛然發現,不該再讓八十歲的婆婆如此操勞地帶孩子,而且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就這樣她盤讓出經營多年的精品店,回歸到家庭中照顧幼兒。就在幫孩子找幼稚園時,湊巧那幼稚園正在徵新的老師,學幼教的月賓為了就近照顧孩子,索性也和孩子一起上下學。月賓又哈哈的說『從來沒有想要過學以致用,為了兒子沒想到還是可以用的上耶。』

 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月賓尋找許多學習資源『在高雄都會區常有的演講、座談會,在這裡竟然是可遇不可求。沒想到原來學習資源的城鄉差距竟是那麼大。』其實和她有一樣問題的媽媽們也常常一起討論如何尋求這些資源?

當孩子將進入小學之際這群媽媽又開始討論:小孩進小學以後要上才藝班、安親班;溪洲沒有非得要到旗山去,許多媽媽也不會開車、遇到颳風下雨怎麼辦?『謝老師請妳開個才藝班,教我們的孩子好不好?』『我們幫妳找好教室了。』面對這群媽媽,月賓心裡想:『自己的孩子一樣要載、要教,一個孩子是這麼教,十個孩子也是這樣教;既然大家有這麼大的期盼,那就做吧!』就這樣她開了溪洲地區第一家才藝班。『我是被趕鴨子上架,面對這群家長對我的信任,雖然感到壓力但我還是心存感激』

九一年冬季透過朋友的介紹參加了野鳥社在澄清湖的課程並拿到新學期的課程簡章,進而認識了社區大學。當下她雀躍的表示,一定在92年的春季班開始選課。從第一次選課,到這個學期擔任中華花藝班的班代為止,已經第三個學期了,也是第二學期選中華花藝。

很早就學習了西洋插花,也自學日本插花但從未去探究插花的歷史、文化背景,上學期進入花藝班上完一學期之後才知道,原來花藝在中國淵源幾千年;而我們卻一直在學習別人的東西,自己的寶貝卻丟在一邊從未正眼對待而不自知。陸靜美老師在課程中藉由幻燈片,深入淺出的告訴我們,中國花藝在古代的文人雅士甚至尋常百姓的生活中處處都可發現它的存在;在許多的古畫的畫面中都可以看到。從實作課程中陸老師將每一個花材的花語、隱喻,在花器中的位置所代表的意義都一一說明;每一次插完一個作品就彷彿上了一課中國哲學思想課程。讓我重新接受一次中國文化的洗禮,並且更覺得自己渺小與不足,仍需要更多的學習。陸老師在上課當中曾經說過『花藝就如同生活的一部分,妳可以粗茶淡飯也可以錦衣玉食,就看自己要怎麼做。』『要懂得取捨,有捨才有得』這一切都讓我受用無窮。

在參與社大的課程後,這許許多多的體驗與感受都讓我由衷感謝社大在這裡給我們的學習有更新的視野。但唯一的缺憾是『自己的時間太少,想學的太多;不過只要社大繼續下去就不怕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