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專訪:旗山退休教師曾芳明

享受在社大學習的生活

整理/張正揚(社大副主任)

 

第一次對曾芳明老師留下印象,是來自他對我提供的茶水的稱讚。因為身為班代,曾老師比一般學員更常出入社大班公室。在一次洽公結束後,我倒了一杯茶水給曾老師,沒想到曾老師喝了一口,竟直誇『這個茶好喝!』或許出於長期擔任老師的優雅禮節,也或許出自對於茶水味道的真心禮讚,因為那個茶水是我從韓國帶回來的茶包所泡開的,和台灣一般的茶水味道不太一樣。及至和曾老師方談後,我感覺,可能以上兩個原因都有。

「多虧了那次在舊鼓山國小的課程博覽會,我才知道旗山有社區大學開辦了,我從第一個學期就開始選課!」說這些話的時候,曾老師宏亮的聲音,十足老師架勢。「我算是元老級的學員囉!」曾老師補上這一句時,臉上泛發出一種愉悅的神采。

一般人對老一輩老師的印象是不喜歡學習,因為一直都處於教人學習的狀態。但是於小學任教41年退休的曾老師,卻徹底打破了一般人的認知。「我在旗山國小教了31年,溪洲國小教了10年後,於918月退休。這幾個學期以來,我選過英文、藥膳、書法課程,內人則選了插花、美食等課程;社區大學能夠在這裡開設,對於銀髮族真是一個福音,她提供了一個讓我們在學習中享受生活樂趣的機會。」說這些話的時候,曾老師臉上顯現著銀髮族驕傲與滿足。「但是像英文或書法這樣的學習,其實非常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我自己在外頭也教過書法,一個人從不會拿筆到寫出一手可看的字,沒有花上個三、五年是沒有辦法的。以往在農村,學習真地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燈火是奢侈的、材料是奢侈的,連時間也是奢侈的,像我的父親就常常告誡我:『沒飯吃了,還讀什麼書?』我只好利用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讀一點書。現在學習的條件好多了,但是仍然集中在城市裡面,像農村裡頭的社大這樣的資源,我們真該好好的珍惜與使用!」談起過往學習資源的貧困,曾老師的語調不自覺地高亢了起來。

「像上個禮拜,我們藥膳班上學員跟著黃老師到荖濃去採梅子,梅子這個東西很好哇,可以生吃,做成果醬,也可以釀成梅酒與醋,我和內人總共採了14斤。吃自己採的梅子是很快活的一件事,而且採本身就在運動,和朋友一起採更有一番樂趣。我希望未來社區大學能夠一直辦下去,並且開出更多豐富有趣的課程,那我的生活就可以一直享受下去。」曾老師的希望,正是社大經營團隊的衷心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