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論壇系列】

自信和尊嚴的農民—從日本農業思考我們農業的未來

 

文/張秋香(美濃新住民,旗美社大資深學員)

這次參加社區大學的公共論壇介紹日本農民市場,今年四月我們家也參加日本農業交流,親自體驗、參觀日本農業經營及農人角色扮演的多樣化,藉此作簡略的介紹,若有興趣者可另聯繫。

 日本農業也經歷過台灣農業目前的瓶頸,經過全國上下努力,政府宣導,教育全民-農業為國本,許多的專家、學者協助農民改變經營方式,於是農業經營成為多樣性,農民社會角色也跟著多樣化,生活品質也大大提升。而「道之驛」即農民市場,因此普及全國,「道之驛」顧名思義是在交通要道所設的驛站,提供當地農產品展售的一個地點,硬體由政府單位提供,經營模式則有數種,有由農民自行管理(當然政府單位會協助農民組織);有交由政府單位代經營,只收取極少的場地及人事費用,也有外包給公司經營,由公司抽取經營費用。道之驛強調「地產地銷」意味著產品新鮮,價錢比較便宜,也拉近消費者與生產者關係,重新建立消費者對生產者的信心,當然有特色的農民市場有吸引觀光客的功能,有助於活絡地方發展。

        日本農協就好像我們的農會,我們也參觀由農協辦理的農業大學,它的主要工作是整合、協助當地農民做一個以戶外螢火蟲博物館為主題的民宿村,安排都市人下鄉學習農事、過農家生活,由當地農婦教都市人做當地特色菜。農協也協助辦大型活動招攬都市人來本地觀光,安排整個行程、活動、住宿,和台灣的農會有很大的不同,農協甚至出版和農業有相關的書籍,我們也看幾處私人自行經營農場都有不同的模式,我想一一做簡單的介紹:

《Ⅰ》梯田俱樂部­-梯田因為無法用機械耕種,加上人口外流以致廢耕,但因為梯田美而小,加上地理位置接近都市,就有農夫提出將梯田出租給都市人,並且以農作老師的角色教導協助耕種,成功締造耕地面積面臨出租飽和的成績。

《Ⅱ》喬麥麵道館-農夫網路徵求會員,農夫將田地整理、翻土、分割成幾小塊,交由會員播種、農夫接手管理一直到收成再交給會員,收成完後農夫可代為保管也可自行處理,農夫提供機械完成脫殼、磨成喬麥粉,甚至教會員做成喬麥麵、煮喬麥麵,這位農夫把重點放在手工製麵,將過程結合禪的意境,稱為喬麥道館,還很多人花2700日元自己動手做麵給自己吃。

《Ⅲ》農人兼營民宿─非常多且和台灣目前方向雷同,有一位不一樣的農夫,他將耕種的內容,時間告訴曾經住宿的客人,因為住宿的客人了解農場的狀況,使他成功地找到願意下田耕種的會員;他也把一部分田地出租給幼稚園做整季教學規劃,他成為這個課程的指導與顧問,他們夫妻兩人擁有幾甲的田地,同時又可處理20人以上的住宿客人,當時聽者莫不讚嘆厲害!他們夫妻從小就住在那個山上耕種,當初農協要輔導它們改變經營方式,夫妻還擔心、害怕。

 比較特別的一位農夫,他是靠台灣的火龍果在當地成為最成功的農夫,行程中並沒做參觀他的農場安排,但是在得知有台灣農業團來,說什麼也要邀請我們參觀他的王國(今年還參加當地議員的競選!)。每當火龍果開花結果期,附近的老年人、學生坐遊覽車來看火龍果,聽說遊覽車常塞暴當地道路,他的成功是把附近環境做美化,農地規劃種整片的向日葵、蔬菜和花,襯托他那30來坪大的溫室,溫室只誇張的養了10盆瘦小的火龍果,以我們這團人馬實在想像不出10盆火龍果的威力,他強調台灣的火龍果讓他成功,他希望帶團來台灣做互動,採木瓜、芒果的體驗營,最希望以議員身分帶團來台灣。

 在這群農人中有人戴耳機聽古典交響樂種菜,有的被作家尊稱為生活哲學家,我們深深的感受到這些農夫最大的特色是充滿了自信心,以擁有自己的特色為驕傲,過著有尊嚴的生活。另方面日本因氣候一年只有一季農作,有很多時間做別的活動,生活的創作讓他們和藝術有了連結,反觀台灣的農人一年三季,農人、土地都沒得休息,以量制價(大量生產以降低成本)只有肥了商人,農人付出生命沒有生活品質,卻只活在社會的最低層,土地變貧瘠,食物充滿化學藥劑,人犧牲了健康、養成浪費,此時我們是否該思考找出對大家都有利的方式?

        我們慶幸已有前輩在努力,更希望有你的加入,美濃是個福地,擁有先天優勢的地理環境,旁人無法可及的文化氣息與人才,只要排除一些問題,理想的桃花源就在這裡,我們有幸在此落地紮根,提供以上的資訊希望能増加大家多一個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