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客文化之旅
|
●文/吳淳一(苗栗街人,高屏溪客語與原住民母語廣播電台播音員) |
今晡日老嫩大小,一早到校門前集合準時出發,開始我們的「詔安客文化之旅」。從西螺進入崙背,二崙路唇(路旁)兩邊種植著滿坵、滿坵、一行行介青溜溜的青葉,又有些菜園蓋網種有機青菜,經過豐榮合作農場來輸通全國市場需求,合作社主席林岵屹先生策劃產銷洋香瓜、鄉親如到崙背要買還買毋到洋香瓜吃、因價事關係都賣到大都市增加收入。 從貓兒干(原始名)文史協會總幹事楊永雄先生導覽解說:知得客庄建庄於西螺、崙背、二崙等鄉鎮地區。西螺七崁,和詔安官陂客屬人張廖氏的開台拓墾有密切的關係,發源於閩南漳洲府詔安縣官陂,元順帝年間(1341~1367)官陂始祖張愿仔在官陂教讀,有一員外廖化允許以獨生女名廖大娘招贅張愿仔為婿,廖化視婿如已出,將家業權交分女婿掌管,張生敬岳父母,如已父母,張生臨終遺囑獨生子廖友來講:「吾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信任無以圖報,子孫生當姓廖,以光母族;死當姓張,以存子姓,張廖兩全。」廖有來秉承父志,以張承廖,並立下訓示:「凡我子孫,生則姓廖、死後姓張、不違祖命,以報廖公之德,若移他鄉他地,姓廖、姓張悉自由便。」廖姓有分雙廖或單廖兩種就可分出其祖先。由笑話講「死的是張家,廖家有份。」祖祠堂號崇遠堂,詔安靠山客籍,平原閩南而總稱詔安客,在本地隔壁鄰舍庄有吳、陳、謝、鍾、賴等。一般所稱的詔安客,那時來台尋親墾殖,大都分部新虎尾溪以北,獨水溪以南的西螺、崙背、二崙等地拓墾,本來原先地域是平埔族部落,客家籍遷徒人多,而平埔族民無形中消失其部落,目前已無法考證。興盛初期詔安客籍,各姓都有李、楊、林、沈、張、許、王、鍾、張廖氏為最多。 西螺七崁自始祖張愿仔以降有七條祖訓,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第五世廖道文、廖道行,大門台階設有七坎(七欠)意在期望後代不忘祖訓。 第一崁:生廖死張故曰張廖 第二崁:不食牛犬知恩無類 第三崁:得正祀位猶勝藍轎八台 第四崁:嗣續為女繼絕為先 第五崁:制無苟恐生戾氣 第六崁:堂教修譜敦親睦族 第七崁:遷籍修譜天下一家 每年分春秋兩祭拜,春正月十一日(張廖始祖忌辰)、秋九月九日(張廖始祖生辰)。又講到西螺七崁(劍)阿善師,閩南語電視台演出過,近期有客家電視台成立後,也演出全客家話連續劇。因為詔安客語同四縣,海陸的腔音不同,分(給)人講詔安客是奧客,有些不公。協會成立於89年8月枋南社區,推動社區營造文化,在鄉村住宅還可以看到很多伙(縣)房屋,看到土壁、稈草泥壁。但是詔安話,老人還會講,學校推母語詔安語,聽說家長不是很熱心,越近城市詔安話流失越快,非常可惜。 用餐後,行程由崙背鄉農會主任李良茅解說廿、卅年前和近期的改變,崙背、二崙,山海不靠之地,秋季時節風大,二期稻穀休耕,62年、63年政府推動畜牧事業,引進乳牛六百頭分配百戶農民,畜養做副業,至今已有30幾年了,目前牧農戶,祇剩54戶,平均早期一戶大頭牛,至今平均有百來頭以上。剛開始從事作業,全靠人力手工,包括擠乳、割草。社會的演變與牧農努力成果,牧草原有百五十公頃大的面積,都用機器處理,收集牛乳也是機器採收,衛生又好、品質甜美。跟台灣某一產商聯合促銷全國。 接著來到一家養殖錦鯉魚場,是水尾村的欣昌錦鯉場。負責人鍾先生對顧客和爽有禮,介紹我們認識魚種花色,我們看來又靚又會講話的人,是鍾先生的千金,職稱總經理,名叫鍾瑩瑩。他們從養豬到錦鯉魚,經過很多風險挫敗、市場競爭、921的影響,拿出客家的精神刻苦耐勞不怕吃苦,經營至今是全國數一數二養殖場,因其祖父有優生學的觀念選出品種,可長百公分長,價值非凡。鍾小姐說:「您們不要看我是總經理,不管氣候冷熱,只要顧客賣魚訂貨,都要下水深過腰的魚池選魚。」頭銜當得不簡單。 總之,我們這些學習幾句詔安客腔調。 「共(ㄎㄨㄥ)├下(ㄏㄚ)來(ㄌㄛㄧ)坐(ㄘㄜˇ) 你(ㄏㄝㄣˋ)食(ㄒㄧㄝ)∟飽(ㄅㄠ)^吂(ㄇㄤ)^ 作(ㄗㄜ)垺(ㄆㄨˋ)來(ㄌㄛㄧ)├料(ㄌㄝㄨ) 大(ㄊㄞ)├家(ㄍㄚ)∟獒(ㄦㄠ)├早(ㄗㄛ)^ 大(ㄊㄞ)├家(ㄍㄚ)∟來(ㄌㄛㄧ)├食(ㄒㄧㄝ)├飯(ㄆㄛㄣ) 三(ㄙㄚ)∟不(ㄅㄨ)ㄉ二(ㄦㄧ)├時(ㄒㄧˋ)來(ㄌㄛㄧ)├料(ㄌㄝㄨ)」 謝謝旗美社大有機會讓我參加這次的活動,特別像我一個老人家跟中青少的出遊文化之旅,再次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