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是人生的另一種幸福-訪鄭桂蘭學員 |
◎ 採訪、文字整理/黃曉君(旗美社大活動專員) |
鄭桂蘭學員與賴鴻進老師同是從國立藝專畢業,從事兒童美術教育22年,在10多年前輾轉從北部、高雄搬回到旗山開設美術才藝班,2003年兩人開始在美濃經營「人字山莊」民宿。 由於桂蘭姐的父親是務農,所以對於子女的就學及工作,全都依小孩的興趣自由發展,桂蘭姐從旗美高中畢業後,重考一年後考上國立藝專。鄭老師說,當時會想踏上美術這條路,最大的貴人就是在就讀旗山國中時的美術老師─葉少軒老師。雖然從旗山國中畢業後,與葉老師仍會常常聯繫,而葉老師也會將她的畫作送到各地去參展及比賽。這對一個身處於純樸鄉下地方的學生而言,算是極大的鼓勵。也由於這個因素,所以讓鄭老師決定投身於美術教育界。 原本鄭老師的才藝班在每年的耶誕節在旗山中山公園舉辦耶誕節慶祝活動,作為教學上的回饋。為了安全考量,以及能讓學生有一個作品展覽空間及戶外教學的場所。因而規劃、打造人字山莊,作為住家、創作工作室。 對於社大的課程,其實在社大一開始成立便曉得有許多不錯的課程,是配合地方性而成立的學習場域,但是礙於當時才藝班課程比較忙且課程時間無法配合,最近幾年教學工作及經營民宿的時間上做一些調整,才有時間來上課。 鄭老師認為,「能夠當學生是一種幸福」。因為太多的家庭主婦或職業婦女,為了照顧家庭,所以捨棄了自己本身的興趣。出來當學生,除了學習到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拓展新的人際關係。而「藝術」本身包含的層面其實是相當廣泛,有些人或許會認為自己的作畫技巧不夠好,或者缺乏審美觀而不敢上藝術相關課程。但鄭老師認為,實際上不需要對自己的要求那麼高,可以把藝術當作精神上的寄託;或者透過藝術,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或作為心情的出口。 鄭老師在本學期「無意」中當選了棉紙撕畫班的班代,並且擔任班聯會中美濃地區分班的委員之一,其實鄭老師是相當意外,而且有點「無所適從」,不曉得該如何著手協助。但在言談中,其實透露出她一些對課程經營的具體想法。例如:社大的成果展只能有一天的展期,但每位學員的作品其實都是精心製作,需要更長的展期呈現,例如此次蔡雪塀老師在走馬瀨農場的師生展便是一個不錯的展示點。社大某些班級其實也可以透過在地的學校、公家機構或商家作為展覽場地,將藝術帶入生活中。若是進一步學員有意願的話,也可以展售自己的作品,除了可以補貼學習的材料費之外,遇到他人賞識自己作品的情況下並願意購買時,無形中,可以增加學員的信心,鼓勵學員在這方面更精進自己的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