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甲仙之「美」-洪秀花學員

  採訪、文字整理/邱秀慧(旗美社大學務專員)、楊淑華(旗美社大課務專員)

 

一路駛離甲仙熱鬧的商圈沿著南橫公路約再往前二百公尺處,上坡來到環境清幽的秀花姐家。等侯多時的她已泡好咖啡,待一坐下便打開話匣子聊了起來。

秀花姐喜愛學習,只要是有興趣的事物便可以不畏距離的遠近。自社大第一期開始,當時仍未有月光山隧道,從甲仙到旗山校本部就

約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加上晚上又是山路,但這種種阻礙並沒有讓她放棄學習的欲望,反而使她忘卻畏懼的心,加倍地用心。而極熱衷登山健行的她走遍了甲仙大大小小的登山小徑,這原是與三五好友週末的最佳娛樂,沒想到愈來愈多女性同好的加入,便成了甲仙特有的「登山美女隊」,更成為後來出版《一路領先-甲仙鄉登山健行導覽》的步道主要提供路線者,也因此開啟她對植物的興趣。

在甲仙長大、長年生活在此的秀花姐,是位熱愛鄉土的在地人。平常喜歡閱讀、整理自家花園的草木,而後開始與社區的婦女一同營造社區的美觀,當她發現甲仙適合種植野百合時,她就沿著山路兩旁開始埋下種子。當時天侯正值旱季,許久一滴雨都未下,她擔心種子發不了芽,於是就去學開小卡車載著裝水的大桶子,試著靠它沿路澆水,沒想到水源太小花了二個小時仍未完成,於是就想另一個法子,即從上頭家中牽水管往下去澆,在這同時也發生了一件趣事,因小卡車後座未關起閘門,大水桶應聲滑下破了一個大洞,自此倒地不起被冷落於山角一旁,留下回憶當時的最佳記錄。

隨性自在的秀花姐待人亦是如此,家中寬敞、清幽的環境一直是朋友們遠道而來借住的好所在。雖有經營民宿的條件,但她覺得收費

破壞了她與人之間的單純互動,會讓她隨時掛記要服務〝客人〞,生活受到影響,彼此互動的心也會有所限制。曾有一位朋友原在山下精舍修身養性,一天散步路過秀花姐家開口借住,一住就住了三個月,儘管不熟悉仍抱持交朋友的心態,在那段期間她也從這位朋友身上慢慢發現、學習到不一樣的人生觀。認識她的好朋友們都知道她家從不上鎖,是處開放朋友前來聊天泡茶的好所在。也正因她對人如此隨性,讓她認識了各界不同領域的朋友,更激起她對於身處這塊鄉土所能為它做些什麼的動力。

最後問到社大可以協助這社區做些什麼,秀花姐卻覺得社大能幫什麼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居住在這塊土地的鄉親所凝聚的社區意識,知道自己可以如何去愛護家鄉、為它努力做些什麼。一直隨性過日子的秀花姐,從生活只是健行、悠閒的看書、整理園藝到發現自身興趣可以應用於營造家鄉的方向及動力,讓我想到《東京媽媽町之夢》森檀女士說的一段話:「一個社區不必要把所有人都綁在一起,而最好是有各式各樣的小團體,可以自由組成、自由參加。居民各自照自己的興趣、意願去運作,不必全都一起來。喜歡辦演唱會的人,就組小團體,專門去辦熱鬧的演唱會;喜歡做小雜誌的,就安安靜靜的做採訪、編輯、出版,像我們一樣。這樣比較多元,也可以做得長久。另外,我也不認為參與社區工作就一定要完全奉獻。像我們三個,都是家庭主婦,如果要把先生的薪水完全奉獻出來,那要怎樣生活、養小孩呢?當然做不到的。所以我們才決定做這種類型的雜誌,在自己力量可及的範圍之內,一點一點的做。」秀花姐就是這樣安靜地做自己能做的事。※